我的“拖延症”
来源:人力资源部 作者:王辉
发布时间:2018-06-04
近期自从有了二宝,在快乐且辛苦的同时,精力有时变得难以集中,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变得有些拖延,经常耗到最后一刻才动手去做。
起先,常用看孩子耗费精力,理所当然注意力不集中来安慰自己,思路清晰的时候回头想想,其实就是拖延症犯了。
说起拖延,想必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
早上8点上班,磨磨蹭蹭非要等到快迟到了,才匆忙出发,结果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领导让当天完成一项工作,大部分时间用来发呆,非到临下班了,才手忙脚乱去做。
身体不舒服,家人催着去医院检查。一拖再拖,非要到自己熬不住了,才不得不去。
......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拖5分钟、10分钟、一天、两天、甚至是一个月,好像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没有什么影响,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不断拖着的后果,就是未完成的事情越积越多,相应的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焦虑,生怕什么时候领导检查发现自己没完成挨批评,或是生怕体检的时候被告知自己的身体问题很严重。搞的自己拖延期间惶恐不安。
放到我们身边的工作中,犯拖延症的更多的是这样一部分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是自己的业务特长积极主动不拖延,但对一些不擅长的工作一拖再拖。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逃避困难。
喜欢打篮球,可以不用人监督就能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数十年。
喜欢读书,可能一个月就能看一本,以此类推,不断往复。
擅长沟通,与人谈判或是开拓市场,乐此不疲,乐于其中。
但当让你提交一项报告材料时,则心生抗拒,不愿意开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其实这不难理解,公司安排了一项工作,这项工作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很多人,很容易就会产生逃避心理。今天拖明天,这周拖下周,一直拖到工作上交或汇报的最后期限,实在没有办法,用最短的时间加紧完成,但试想一下,一天完成的工作与花费十天完成的工作质量能一样么,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换位思考,不难想象期间的心理状态。今天好不容易打起精神做到电脑前,摆好姿势,结果一看数据,没打几个字就开始头疼,转念一想距离最后期限还早,于是拿起手机刷刷微信,一天就过去了;明天自我感觉状态还行,可以先学习学习熟悉一下,看看从何入手,结果一件小事不期而至,理所当然的就放下手中的任务转而去忙其它;后天,恰恰又状态不好,毫无思路......于是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一刻却又懊恼自己前面浪费的大量时间,然后硬着头皮再上。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人不是机器,但不同的是,有些人是偶尔如此,并能及时警醒,立刻修正。而有些人却是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放松底线,能明天做的绝不会今天开始,能拖到明年的一定不会今年去做。
这部分人不了解的是,他们浪费的每一分钟,最后都会以另一种形式还回来。
工作一拖再拖,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轻则领导的一顿K,重则将会失去公司的信任甚至岗位。
生病一拖再拖,最后身体扛不住,病情加重,原本打个针吃个药就能解决的问题,非得躺在手术台上后再去思考人生。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因为这些人会规划自己的工作、规划自己的生活,很少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同样一件事,你在想,他在做,另一个却是在拖延,差距自然越拉越大。
不过话说回来,认真想想,解决拖延症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与其想不如着手做,当你对一些陌生工作毫无准备,不知如何下手时,先动手做再说,其实很多思路,很多想法恰恰是在动手的过程中产生的。
正如《盗梦空间》中的一句经典台词“那么现在,你是愿意放手一搏,还是要等到年华老去,心中充满遗憾,孤独的迈向黄泉路”。意思虽然有些过,但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说。
趁着自己有精力,赶紧学习,别拖延,不然能力跟不上了。
趁着自己还健康,赶紧看病,别拖延,不然身体等不起了。
趁着自己还年轻,努力奋斗,别在本应忙碌的年纪,荒废了自己。
起先,常用看孩子耗费精力,理所当然注意力不集中来安慰自己,思路清晰的时候回头想想,其实就是拖延症犯了。
说起拖延,想必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
早上8点上班,磨磨蹭蹭非要等到快迟到了,才匆忙出发,结果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领导让当天完成一项工作,大部分时间用来发呆,非到临下班了,才手忙脚乱去做。
身体不舒服,家人催着去医院检查。一拖再拖,非要到自己熬不住了,才不得不去。
......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拖5分钟、10分钟、一天、两天、甚至是一个月,好像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没有什么影响,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不断拖着的后果,就是未完成的事情越积越多,相应的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焦虑,生怕什么时候领导检查发现自己没完成挨批评,或是生怕体检的时候被告知自己的身体问题很严重。搞的自己拖延期间惶恐不安。
放到我们身边的工作中,犯拖延症的更多的是这样一部分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是自己的业务特长积极主动不拖延,但对一些不擅长的工作一拖再拖。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逃避困难。
喜欢打篮球,可以不用人监督就能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数十年。
喜欢读书,可能一个月就能看一本,以此类推,不断往复。
擅长沟通,与人谈判或是开拓市场,乐此不疲,乐于其中。
但当让你提交一项报告材料时,则心生抗拒,不愿意开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其实这不难理解,公司安排了一项工作,这项工作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很多人,很容易就会产生逃避心理。今天拖明天,这周拖下周,一直拖到工作上交或汇报的最后期限,实在没有办法,用最短的时间加紧完成,但试想一下,一天完成的工作与花费十天完成的工作质量能一样么,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换位思考,不难想象期间的心理状态。今天好不容易打起精神做到电脑前,摆好姿势,结果一看数据,没打几个字就开始头疼,转念一想距离最后期限还早,于是拿起手机刷刷微信,一天就过去了;明天自我感觉状态还行,可以先学习学习熟悉一下,看看从何入手,结果一件小事不期而至,理所当然的就放下手中的任务转而去忙其它;后天,恰恰又状态不好,毫无思路......于是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一刻却又懊恼自己前面浪费的大量时间,然后硬着头皮再上。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人不是机器,但不同的是,有些人是偶尔如此,并能及时警醒,立刻修正。而有些人却是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放松底线,能明天做的绝不会今天开始,能拖到明年的一定不会今年去做。
这部分人不了解的是,他们浪费的每一分钟,最后都会以另一种形式还回来。
工作一拖再拖,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轻则领导的一顿K,重则将会失去公司的信任甚至岗位。
生病一拖再拖,最后身体扛不住,病情加重,原本打个针吃个药就能解决的问题,非得躺在手术台上后再去思考人生。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因为这些人会规划自己的工作、规划自己的生活,很少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同样一件事,你在想,他在做,另一个却是在拖延,差距自然越拉越大。
不过话说回来,认真想想,解决拖延症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与其想不如着手做,当你对一些陌生工作毫无准备,不知如何下手时,先动手做再说,其实很多思路,很多想法恰恰是在动手的过程中产生的。
正如《盗梦空间》中的一句经典台词“那么现在,你是愿意放手一搏,还是要等到年华老去,心中充满遗憾,孤独的迈向黄泉路”。意思虽然有些过,但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说。
趁着自己有精力,赶紧学习,别拖延,不然能力跟不上了。
趁着自己还健康,赶紧看病,别拖延,不然身体等不起了。
趁着自己还年轻,努力奋斗,别在本应忙碌的年纪,荒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