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风景——黉山

来源:路面工程分公司 作者:王齐峰 发布时间:2019-03-03
  淄川人对于黉山并不陌生。口语中常常称黉山为“老黉山”,这说明黉山是一座很古老的山,它还有一个名字,梓橦山。好多人认为黉山和梓橦山是两座山,其实不是。还有人认为山阳称黉山,山阴称梓橦山,这也未尝不可。黉字的意思是古代的学校。梓,一种落叶乔木。橦,古书上指木棉树。看来古代此山上生长着许多梓树和木棉树,就称此山为梓橦山。
  黉山并不高,只有309.94米,位于淄川古城东北十里处,它是一座孤山,周围地势平坦,就像一根擎天柱,直插云汉。山顶部四周高,中间低,犹如一聚宝盆。民间有“打开黉山,山东无穷汉”一说。黉山还有“小泰山”之称,因其山建筑仿泰山布局。如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玉皇阁等建筑。另外山阳底部还有仙姑庄等庙宇建筑群,山东部半山腰有郑公书院等建筑,山北谷底有鬼谷洞等遗迹。以上这些建筑大都是近些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称黉山为历史文化名山一点都不为过,有两位历史名人都曾在此建书院,讲学,授徒。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鬼谷子曾隐居比山,在鬼谷洞内讲授军事作战方略,他的弟子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都不远千里来黉山求学,誉满天下。另一个是汉儒郑康成,游学淄川时,见黉山钟灵毓秀,树木花草葳蕤茂盛,随在此建起书院,授生徒500余人,并引来四方很多文学之士。据传刘备15岁时,曾来此师事郑康成。
  关于在黉山办学兴教,还有一位值得提及,他就是清朝末年,淄川寨里邹家村富户陈士隆,为了供乡里贫困人家无力读书的孩子上学,他在郑公书院的旧址上,创建义学,除建东西学舍外,还捐地两百亩,以充经费,并延聘淄川董家庄优贡生宋兰斋先生为主讲。所授学生中出了很多人才,如邹大师振岳就是其中一位。山东巡抚对此大加赞赏并赐匾额曰“好义可风",学施何仙槎也为义学题额“翼经书院"。
  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康成没有到过淄川,在黉山设书院授徒是捕风捉影根木没有的事。学术上有争议是好事,毕竞这事年代久远,再就是史书上记载也会有纰漏,甚至是错误的,但这并不影响黉山作为淄川一座文化名山的存在。

 

  联系客服
  400-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