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将临,路在何方
来源:市场部 作者:叶文辉
发布时间:2019-06-17
五年内,我们这个行业肯定将迎来巨变,理由如下:
一、劳动力老化,五年后将到达极限
二十年前我们施工时,劳力平均40来岁,现在的劳力平均超过55,特别是干砌石工程的。也就是说,这么多年,劳力的主流始终是那一拨人。不信就看看劳力实名登记表的数据,或者微信工作群里上传的班前交底照片。年轻人融入了城市生活,宁可在工厂打工,也不愿意干这种体力活。没有生力军,劳力主流将在五年后达到保险年龄的极限。
二、建设市场盛极而衰,五年内将过渡到养护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家推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甚至上马了四川到西藏的高速路;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推出4万亿,大部分投在了交通基础,光高速公路已经不行了,又加上了高速铁路。现在中美贸易战开始,国家还能怎么办?再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来拉动肯定力不从心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解论证了几十年没进展的大连到蓬莱跨海大桥工程近期跃跃欲试。
从省内层面看,上图为山东的高速公路规划网,虚线为在建或未建的,因出图较早,部分虚线已通车。仔细看,待明后年沾临、济潍、董(家口)新(泰)开工后还剩什么。可以预见,五年后将极少有新建高速,省内高速将全面进入养护阶段。2020年底省内高速通车里程将达到7600Km,按8年一次大修估算,每年就是1000Km的蛋糕,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齐鲁交通养护分公司收购泰东、控股东方路桥。他们已经开始在全省布局了,从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度养护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招标就可见端倪。
三、标准化要求越发提高,传统施工方法将无法维系
相信公司的几个大项目已经深有体会,标准化要求较几年前变本加厉,预制梁板要用不锈钢复合模板,现浇梁要用盘扣支架等等,细节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招标控制价没见有多少提高,中标价格也不可能涨多少,除了项目部和临建条件越来越好,施工工艺和管理模式一直没有突破,而我们却要承担因机具、人工增加后不断水涨船高的分包价格。一个大项目干下来,形象面子有了,算算成本核核利润,露出了可怜的里子。
看看其它行业,同样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大淘汰的过程。比如手机、汽车等,同样的通胀和国家财税政策,现在花同样的钱买到的产品比10年前不知强到哪里去,只是当年NOKIA、索爱、摩托罗拉等大批巨头已不见踪影。只有顺应趋势不断创新、改变传统才能活下来,哪天停下来很快也会消失不见。如果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是简单的增强一项功能就得加钱,现在的手机还不得天价,谁用得起?这个行业早就不存在了。
路桥施工企业要经历一个巨变了,用政治语言讲就是“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是什么?我认为是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充分结合。
——技术工人取代农民工
农民工的概念将时过境迁,吸引年轻人作为有文化的技术工人参与进来势在必行。预制场、梁场、钢筋加工、路基施工、交安设施加工和安装等生产型的实体单位,进一步解小并直接管理到专业班组,采用底薪+工作量提成的薪酬方式,实名制按月发工资,就像工厂一样,不再有包工头,只有带头干活的班组长。其实建设工程、高速项目已经在抓的劳力实名登记就是在引导了。
——更全面的机械化施工
所有施工中人工密集型环节将实现机械化,如钢筋绑扎、模板支固、砌筑等,现场看不到大批劳力,都是工人操作专业机械完成,就像在媒体上看到的德国工业4.0的场景。
——全过程的信息化
路桥施工企业在这方面大多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思维固化,投入极少,与社会脱节,更别说像物流分拣、机械加工、生产线控制等更高端的智能化。这几年应用较多的无非就是上个手机端的办公APP、建个微信群、加上钉钉考勤,没法再简单的二维码标识。进度数据采集靠电话,统计归集靠手工,报表传送靠QQ,调度传达靠开会,工作时间是5107(早5点上班、晚10点下班、每周7天),每个综合项目部都得上百人,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敢在世界上自称基建狂魔,绝对不应该是这种状态。
巨变将临,既是洗牌也是机遇。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充分结合,就是为了减少人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未来的行业进化中活下去。不知道未来最终会演化成什么样,但我们至少要做些什么。
1、公司上下都应认识到这种行业发展趋势的严峻性,不能把危机感全部局限在眼前短期的资金问题上。多年来我们的进步极少有自发的,都是被动的被社会、行业推动着,被业主、监理强迫着改进,还抱着应付的心理,满腹牢骚,这点儿必须要变了,把“要我变”转为“我要变”。
2、坚持制度创新,不能等靠,特别是分公司、项目部要敢想勇于建议,发挥集体智慧。预制场、梁场、钢筋加工、路基施工、交安设施加工和安装等生产型实体单位的薪酬可以进行底薪+工作量提成模式的探讨,因特点不同,从公司层面没法统一制定,应鼓励分公司提出建议方案。其实有的分公司早有想法,只是不愿迈出第一步,都想等别人先吃螃蟹、自己捡现成。人员水平不同、自有设备配置不同、管理习惯不同、常用队伍不同、市场和存续工程量不同,别人的办法没法完全复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尽早行动起来才是正道。
很高兴看到富世工贸已经在交安生产车间做的尝试,如下图。
3、夯实基础,结合上一条,生产型实体单位应着手从传统的劳务队向专业工人班组的改造,会涉及社保、保险、设备产权、专业操作证等较多的制度创新。随着在市内半永久性场站的设立,有条件开始尝试。
公司的几个大项目,标准化硬件已很到位,甚至梁场还设了门禁、考勤机,但劳务组织形式还都是停留在传统的劳务分包。现在各级业主都要求,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办理防范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目标责任书。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劳务队的民工跟与公司直接签用工合同的临时工有什么区别?与其每次检查疲于应付,不如主动变革,把农民工劳务队改造成专业工人班组。
4、施工中人工密集型环节应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合作队伍机械化,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多借鉴和尝试新设备。
前几天SITECH公司来推介路基、基层、油层的数字化施工技术,它提供的是从机械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而在砼、砌筑等人工密集型环节真切的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人工成本高企、效率低下的困局,迫切的需要实现机械化。行业内已有部分在尝试,我们应该多学多看。
5、整合和加强机械物资管理力量。公司从2017年开始持续的新购和更新了不少设备物资,分散在各分公司、项目部,可以预见设备今后会更多。虽然可借助软件平台一定程度的实现空闲期调度,但设备及管理人员都处于散养状态,工程管理部现有管理能力明显偏弱。
6、以新上的软件平台为契机,逐步实现合同结算支付渠化、数据归集自动化、统计结果实时化,配合管理制度的改进,把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尽可能交给信息化去完成,减少出错率、劳动强度、工作时间。
上面想到的六条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相互嵌套的,需要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层静心思考如何创新发挥。
鲁中公路要成为一家受人尊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路建筑业服务提供商,要让员工有尊严幸福的生活,路还长着,大家齐心协力地先渡过即将到来的行业巨变再说。
一、劳动力老化,五年后将到达极限
二十年前我们施工时,劳力平均40来岁,现在的劳力平均超过55,特别是干砌石工程的。也就是说,这么多年,劳力的主流始终是那一拨人。不信就看看劳力实名登记表的数据,或者微信工作群里上传的班前交底照片。年轻人融入了城市生活,宁可在工厂打工,也不愿意干这种体力活。没有生力军,劳力主流将在五年后达到保险年龄的极限。
二、建设市场盛极而衰,五年内将过渡到养护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国家推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甚至上马了四川到西藏的高速路;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推出4万亿,大部分投在了交通基础,光高速公路已经不行了,又加上了高速铁路。现在中美贸易战开始,国家还能怎么办?再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来拉动肯定力不从心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解论证了几十年没进展的大连到蓬莱跨海大桥工程近期跃跃欲试。
三、标准化要求越发提高,传统施工方法将无法维系
相信公司的几个大项目已经深有体会,标准化要求较几年前变本加厉,预制梁板要用不锈钢复合模板,现浇梁要用盘扣支架等等,细节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招标控制价没见有多少提高,中标价格也不可能涨多少,除了项目部和临建条件越来越好,施工工艺和管理模式一直没有突破,而我们却要承担因机具、人工增加后不断水涨船高的分包价格。一个大项目干下来,形象面子有了,算算成本核核利润,露出了可怜的里子。
看看其它行业,同样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大淘汰的过程。比如手机、汽车等,同样的通胀和国家财税政策,现在花同样的钱买到的产品比10年前不知强到哪里去,只是当年NOKIA、索爱、摩托罗拉等大批巨头已不见踪影。只有顺应趋势不断创新、改变传统才能活下来,哪天停下来很快也会消失不见。如果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是简单的增强一项功能就得加钱,现在的手机还不得天价,谁用得起?这个行业早就不存在了。
路桥施工企业要经历一个巨变了,用政治语言讲就是“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是什么?我认为是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充分结合。
——技术工人取代农民工
农民工的概念将时过境迁,吸引年轻人作为有文化的技术工人参与进来势在必行。预制场、梁场、钢筋加工、路基施工、交安设施加工和安装等生产型的实体单位,进一步解小并直接管理到专业班组,采用底薪+工作量提成的薪酬方式,实名制按月发工资,就像工厂一样,不再有包工头,只有带头干活的班组长。其实建设工程、高速项目已经在抓的劳力实名登记就是在引导了。
——更全面的机械化施工
所有施工中人工密集型环节将实现机械化,如钢筋绑扎、模板支固、砌筑等,现场看不到大批劳力,都是工人操作专业机械完成,就像在媒体上看到的德国工业4.0的场景。
——全过程的信息化
路桥施工企业在这方面大多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思维固化,投入极少,与社会脱节,更别说像物流分拣、机械加工、生产线控制等更高端的智能化。这几年应用较多的无非就是上个手机端的办公APP、建个微信群、加上钉钉考勤,没法再简单的二维码标识。进度数据采集靠电话,统计归集靠手工,报表传送靠QQ,调度传达靠开会,工作时间是5107(早5点上班、晚10点下班、每周7天),每个综合项目部都得上百人,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敢在世界上自称基建狂魔,绝对不应该是这种状态。
巨变将临,既是洗牌也是机遇。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充分结合,就是为了减少人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未来的行业进化中活下去。不知道未来最终会演化成什么样,但我们至少要做些什么。
1、公司上下都应认识到这种行业发展趋势的严峻性,不能把危机感全部局限在眼前短期的资金问题上。多年来我们的进步极少有自发的,都是被动的被社会、行业推动着,被业主、监理强迫着改进,还抱着应付的心理,满腹牢骚,这点儿必须要变了,把“要我变”转为“我要变”。
2、坚持制度创新,不能等靠,特别是分公司、项目部要敢想勇于建议,发挥集体智慧。预制场、梁场、钢筋加工、路基施工、交安设施加工和安装等生产型实体单位的薪酬可以进行底薪+工作量提成模式的探讨,因特点不同,从公司层面没法统一制定,应鼓励分公司提出建议方案。其实有的分公司早有想法,只是不愿迈出第一步,都想等别人先吃螃蟹、自己捡现成。人员水平不同、自有设备配置不同、管理习惯不同、常用队伍不同、市场和存续工程量不同,别人的办法没法完全复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尽早行动起来才是正道。
很高兴看到富世工贸已经在交安生产车间做的尝试,如下图。
公司的几个大项目,标准化硬件已很到位,甚至梁场还设了门禁、考勤机,但劳务组织形式还都是停留在传统的劳务分包。现在各级业主都要求,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办理防范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目标责任书。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劳务队的民工跟与公司直接签用工合同的临时工有什么区别?与其每次检查疲于应付,不如主动变革,把农民工劳务队改造成专业工人班组。
4、施工中人工密集型环节应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合作队伍机械化,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多借鉴和尝试新设备。
前几天SITECH公司来推介路基、基层、油层的数字化施工技术,它提供的是从机械化到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而在砼、砌筑等人工密集型环节真切的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人工成本高企、效率低下的困局,迫切的需要实现机械化。行业内已有部分在尝试,我们应该多学多看。
6、以新上的软件平台为契机,逐步实现合同结算支付渠化、数据归集自动化、统计结果实时化,配合管理制度的改进,把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尽可能交给信息化去完成,减少出错率、劳动强度、工作时间。
上面想到的六条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相互嵌套的,需要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层静心思考如何创新发挥。
鲁中公路要成为一家受人尊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路建筑业服务提供商,要让员工有尊严幸福的生活,路还长着,大家齐心协力地先渡过即将到来的行业巨变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