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来源:工程管理部 作者:王良锐
发布时间:2022-11-03
最近一直被“十年”一词刷屏,十年的变化。
我站在当前时间的关隘上,向后看。背后是像药房罗列的中药柜,想拣选部分药品,字迹却模糊的无法分辨,听说人体大约每六至七年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更新,而每一次细胞的更迭,都是对“抽屉药材”的一次次拣选。
国庆归家期间,村里大喇叭就不断吆喝“修路、修路”,这声音就像一把钥匙,咔哒咔哒,打开了一个个的“抽屉”。
对路的概念的形成还是上学时,因为上学得走路去,村里五六年级的大孩儿领着一至四年级的小孩儿踩着田间地头浩浩荡荡,嬉笑打骂,开辟小路疾行而去,放学归家时往往摸鱼逮虾,路上留下的便是一串泥泞脚印。像是井底的一只青蛙,用脚步丈量着它的天地。
再后来便是坐车倒车坐车倒车的去城里上学,短短的60公里要倒3次车,错过了就得再等1小时,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膀胱就承受着不该承受之苦。感叹着“城会玩”嚷嚷着“回农村”。时间总是漫长,拥仄的空间,呆呆的看着窗旁,窗外的杨柳绿了黄绿了黄。
后来的后来,可能感觉60公里的汽车已经没有一丝挑战性,就挑战了1600公里的远方,坐上了火车,“嗒嗒-嗒”的就是一天一夜,归家也就从两周一次变作一年两次。火车上黑夜到白天总是一闪而过,也就只能看到窗外冬夏的两个季节。
到如今1600公里的路途也没有了新鲜感挑战性,既然走路没有了意思于是便又修起了路,日日夜夜已过三个年头,看着一条路从无到有,从有变得更宽阔更便利。向前看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杨绛先生有一篇自问答《走到人生边上》曾答“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看,是一个向自己招手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