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读《我能贡献什么》有感

来源:第二区域项目部 作者:刘传刚 发布时间:2023-04-07

  下面这段出自《道德经》的文字对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有必要将原文摘录下来:“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用今天的话来说,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2000多年后,几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一个叫做彼得·德鲁克的人提出了同样的思考:“我能贡献什么?”

  是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的成果?

  是带来一种新的价值观?

  还是为明天培养了所需要的人才?

  我们何尝不应做同样的思考。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我也曾经像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任劳任怨,即使没有功劳,也会有苦劳,我想如我一般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但犹如身体需要营养食物一样,没有成果,一个组织如何才能生存?想起路总说过一句话,言犹在耳:没有功劳,再多的苦劳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是一种浪费。占用了岗位、资源,却没有成果,不是浪费又是什么?

  树立新的价值观,是一个组织有成效的具体表现。时间回到青兰那段岁月,一群从四面八方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正是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和绝不能给鲁中公路抹黑的信念,才能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干一个工程,培养一批人,成就一批人,这是近年来参与项目后最大的感触。眼见着一批批人从青涩到成熟,从跌跌撞撞到独挡一面,这是团队管理带来的最大收获。毕竟,人,才是最伟大的财富。

  知易行难,如果没有心心念念“我要贡献什么?”,谁会去付出?谁会去考虑未来并为此不遗余力,帮助下属去实现目标、实现价值,成就自我?因此,我们应该感恩遇到这样的管理者。

  我们应效法天地。如果说成果是食物,保证一个机体的正常生存,那价值观的树立和人才的培养,便是丰富的营养,让一个机体不断蓬勃发展。想到这,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贡献,没有理由不思考:我能贡献什么?毕竟,如果我们只是想坐享其成,只是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许下一个淘汰的就是我们了。

图片3


  联系客服
  400-888-8888